白山黑水间,青春的热望与北疆的辽阔相遇。这片土地以包容开放姿态,托举青年理想,而青年正以滚烫赤诚回应时代召唤。一起“北上”,带你品阅那些“驻守与奔赴”的故事。愿每一份扎根的勇气,都能在龙江开出繁花。
提起大鹅,很多人会想到:铁锅炖大鹅。一只鹅从鹅蛋到鹅肉,要经历哪些环节?大鹅能带动哪些产业发展?
走进黑龙江省嫩江市,你会发现一群年轻人正在“玩转”大鹅产业链。
展开剩余83%为老百姓带来实在收益
也带动大量就业
1987年出生的 李福生“玩”出了新花样——用鹅血和鹅油做化妆品。
“鹅血冻干粉可以做面霜,鹅油可以做护手霜。”李福生表示,已经和广州的一家化妆品公司合作了,“我出配方设计,他们加工”。两款产品的市场目前还没有完全打开,“但我想试试水”。
做化妆品是李福生的“副业”,他的“主业”是做以卤鹅为代表的深加工产品。2024年,他公司的卤鹅线上销售额近3000万元。对于几千万元的销售额,多年前还是上班族的李福生想都不敢想。
2012年,他从东北林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后,进入北京一家央企工作。26岁时,他成为总经理助理。2016年,李福生回到嫩江与发小一起创业。听说儿子要回来,父亲一气之下曾经拒绝治疗。“我非常上火,只能把企业做好,让父母看到,其实创业也还可以。”
“大家都说鹅产业不错,我调研了一下,当时整个嫩江甚至全省,养鹅的不是特别多,做深加工的企业也很少。”2018年,李福生开始养鹅。从2018年的1万只到2024年的8万只,养殖规模扩大的同时,他的公司也逐渐过渡到了利润更大的深加工环节。
1988年出生的退伍军人 梁文军,也在养鹅中挣到了钱。 去年,他家一共出栏7万只鹅,净利润200万元左右。“政策很支持,养大鹅有补贴。”梁文军口中的补贴分省级和市级两个层面。按照2024年的政策,梁文军拿到了7万元补贴。
鹅产业除了能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,其上下游产业链还可带动大量就业。嫩江市畜牧兽医总站提供的数据显示,按照养殖500万只鹅计算,养殖端就业人数达1200人,屠宰加工企业就业人数达370人,鹅深加工产业就业人数达270人,同时,还可催生技术服务队、鹅经纪人等就业人群。
得吃苦 敢创新
鹅产业虽然利润可观,却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行业。
1984年出生的 宋凌宇此前在北京一家科技企业上班,后来回乡养鹅。刚开始他养了2000只,“摸索着干”。因为不懂防疫,小鹅一死死一片。很多时候,他凌晨两三点就得开车去齐齐哈尔买抗病毒血清,回来后紧急给鹅打,“一整就是一宿”。
2022年是宋凌宇最崩溃的一年。那一年,他养了7万只鹅,死了近3万只。但当年年底鹅收购价格创历史新高——13.7元一斤。整体算下来,宋凌宇还有得赚。这也是他没有放弃这个行当的原因,“养鹅得沉得住气”。
1986年出生的 王洪刚是位于伊拉哈镇的嫩江市寒鹅孵化基地的负责人。走进基地,一个个小房间敞开大门,内部是摆放鹅蛋的架子。每个小房间都有自己独立的智能控制系统面板,能实时显示温度、湿度等数据。
在做鹅蛋孵化之前,王洪刚养了5年鹅,一共养了20多万只。那时本地没有大型孵化场,买小鹅基本得去哈尔滨等地。但长途运输对刚破壳的小鹅是一大难关。“能不能自己建一个孵化基地?”去年,王洪刚投资了200多万元,从安徽请了4名专家,在嫩江建了一个孵化基地。
王洪刚算了这么一笔账:孵化基地一共有50个孵化箱,一批次可孵化50万枚蛋,整个孵化季(共3批次)可孵化150万枚蛋,一枚蛋预计能挣8毛钱,150万枚蛋就能挣120万元。他已经和6家种蛋养殖户签了协议,预付了10万元定金,“优质种蛋得抢”。
从事大鹅屠宰加工的 李志涛1988年出生,在嫩北农场拥有一家大型屠宰加工公司。
每年6-11月是他最忙的时候,屠宰线上最多有150多人同时工作。他的公司不光承接屠宰任务,还销售白条鹅。利润最好的一年,有3000多万元。
在大鹅屠宰加工行业多年,李志涛坦言,如何降低人工成本是他经常考虑的问题。在他的公司,人工成本占企业运营成本的20%左右。因为目前还没有高度自动化机器能完全替代人工,“有些长在鹅肉里的毛,还得人来拔”。
前些年,李志涛的公司上线了一套食品工业用松香甘油酯脱毛生产线。今年,他计划再上一套新生产线。
团 团 说
在宋凌宇的养殖场,深夜两三点的灯光格外刺眼。他曾蹲在鹅棚里,仔细检查注射抗病毒血清后的鹅苗,“养鹅是‘伺候’活儿”。这种近乎执拗的坚持,几乎出现在每一位青年身上——退伍军人梁文军把当兵时的严谨作风带到养殖场,对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各种数据信手拈来;李福生为研发鹅油护肤品、鹅血面霜,组建了一支拥有多名博士的研发团队……这些细节,足以颠覆我们对农业“靠天吃饭”的固有印象:现代农业的竞争,是技术、管理、创新力的综合较量。
当然,让我们触动更深的,是这群青年新农人对乡土价值的重估。这些年轻的面孔、深夜的灯光,甚至鹅粪与饲料的混合气息,都让我们动容。这些青年的故事足以让我们相信,农业的未来,不在逃离与怀旧中,而在于如何让土地生长出与时代共振的新故事。
原创栏目 | 《北上》
联合制作 | 团省委新媒体中心
中青报黑龙江记者站
文章来源| 中国青年报
(2025.04.10)
部分素材 | 中国青年报记者杨雷
审 核|于 佳
责 编|武智勇
轮值审核 | 周 翀
编 辑|祝雨迪 邓懿珊 孙婧涵
平 面|耿赫宣个人炒股如何加杠杆控股
发布于:北京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证券配资门户_在线配资门户_优秀炒股配资门户观点